您當前的位置 : 甘肅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 >> 文史研究 >> 人文視野

張崇琛:國學是中國文化的精髓和靈魂

時間:2009/02/04 21:02      來源:甘肅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

  張崇琛 1943年11月生,山東省諸 城縣人。1967年畢業于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后從師著名國學大師姜亮夫先生?,F為蘭州大學中文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系《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卷》撰稿人之一,中國詩經學會理事,中國屈原學會理事,甘肅省教師高級職務評審委員會浯言文學組副組長。1995年被英國劍橋國際名人傳記中心收錄進 《國際著名學者傳略》。1996年獲全國高校“寶鋼教育獎”。 自幼受故鄉及家族文化氛圍熏陶,喜好文史,初中時即在報刊上發表作品。大學畢業后,分配至甘肅省建工局,1978年調入蘭州大學,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楚辭文化探微》(新華出版社版。獲甘肅省社利最高獎二等、全國十年屈原學成果卓著二等獎)、《簡明中國古代文化史》(甘肅人民出版社版,獲甘肅省社科最 高獎三等)、《中華家教寶庫》(吉林人民出版社版,獲北方十五省市優秀圖書獎)、《諸葛亮世家》(吉林人民出版社版)、《名賦百篇評注》(三秦出版社版)等。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90余篇,其中《屈原美學思想試析》等多次獲甘肅省社科最高獎。

  蒲學研究方面,發表論文《<聊齋志異•金和尚>本事考》、《蒲松齡與諸城遺民集團》、《“姊妹易嫁”本事考證》、《蒲松齡與孫景夏》、《蒲松齡<李澹庵圖卷后跋>箋論》、《清初知識分子心態 的絕妙寫照》、《<聊齋志異>中的張貢士與李象先其人》、《蒲松齡的諸城之行》等20余篇。專著《聊齋文化探微》即將出版。此外曾多次在大學開設《蒲松齡研究》選修課,并應邀為《人民日報》(海外版)編輯“蒲松齡研究”學術專版,還參與舉辦甘肅省電視臺“說聊齋”講座等。

  作為中國屈原學會副會長、甘肅省古代文學會副會長,張教授長期致力于中國古代文化的研究。他非常支持青少年國學經典誦讀,并認為“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和靈魂,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青少年學習國學經典,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對于什么是國學,張崇琛說學術界會有各種不同的理解。他認為,國學就是以儒學為主要內容的中國傳統文化。國學的核心是儒學,儒學的核心是經學。而所謂經學,最早是指《詩》《書》《易》《禮》《春秋》五部經書,到宋代又擴大為《十三經》,即《詩經》《尚書》《周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榖梁傳》《論語》《孟子》《孝經》《爾雅》?!洞髮W》《中庸》本是《禮記》中的兩篇,宋代時由朱熹單獨抽出來,與《論語》《孟子》合稱為“四書”。這些就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除此而外,還有老子、莊子、荀子、管子、韓非子等諸子百家的經典著作,以及古典詩詞、書法、中醫、京劇等等,也可以納入到“大國學”的范疇。

甘肅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    版權所有  隴ICP備 19002268號
涩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