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甘肅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 >> 文史研究 >> 人文視野

汗灑萬里寫絲路 丹青妙筆留隴原 ——懷念董吉泉先生

時間:2012/07/17 22:07      來源:甘肅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

  驚悉董吉泉先生去世的噩耗,使人心里產生了極大的悲痛?;叵肫鹞遗c先生數十年的交往,回想起我們在這數十年交往中的許多往事,不由的讓人悲從心起,感慨無限。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和先生多次同時參加省上舉辦的各類美術創作班,在緊張的創作之余,在陋室之中,相處無間,其樂融融。那時,我們正是年富力強,創作激情最為旺盛的時候,所以,見面總是侃侃而談,品評彼人的畫作,在這種交談中,互相了解,增進共識。那時,吉泉先生在隴原畫壇已經廣有名聲,但在我的眼里,吉泉先生一直是十分努力和勤奮的。他研讀唐宋以來歷代的山水名家之作,厚積薄發,廣泛學習借鑒傳統,并打下了深厚的學養基礎。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在隴西工作時,曾特邀省城的幾名著名畫家赴隴西講學作畫,吉泉先生在受到我的邀請后也欣然前往。在隴西期間,吉泉先生給基層的美術工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令人難忘的是,我們老友重逢,一同徜徉于隴西的山水之間,作畫寫生,切磋技藝,在晚宴之時,把酒言歡,歌之舞之,以至于醉臥寒舍草堂,一派童真之趣。其時其景,恍若昨日。1989年,我在省國慶四十周年美展辦公室負責時吉泉先生不時來省群藝館與我和張趨先生讀古論今,一番猜拳行令,一番高談闊論,還有一番情懷,一番友誼的追溯。1990年,我任隴中畫院院長,邀請省上名家聚會于洮河之畔,岳麓山上。吉泉先生和我又一次飛斛暢飲,交流創作體會感悟人生之苦樂。吉泉先生那天興致很濃,奇言妙語,如散珠落盤,確有古人所說的“吐嘉言如鋸木屑,靡靡不絕”,我在那一刻,猛然覺得吉泉先生格調甚高,大有道者君子之風,乃借著酒興,戲贈一聯,詞曰“南山寺騷耄,白云觀野道”,先生聞之大喜,欣然表示,要以此聯刻一閑章。我知道,他是在用這樣的方式來記錄我們這次的相會,記錄我們的友誼。和吉泉先生相交幾十年,我們就是這樣,在歡聲笑語里,互相學習切磋,增進著友誼和了解。我們的交往,雖不是竹林七賢那樣高雅飄逸,但丹青書卷之誼,令人長久感懷。許多往事,歷久彌新,總在眼前閃現。吉泉先生的音容笑語,謙和樸誠的精神風貌,將永存于心。

  吉泉先生為中國美協會員,甘肅省美協中國畫藝術委員會主任,曾任蘭州畫院院長。蜚聲隴上的著名山水畫家,是甘肅當代山水畫的先行者。在數十年的藝術生涯里,取得了豐碩的藝術成果。他的畫作,深得“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真諦,形成獨具風格的山水畫法。其間既有傳統意境,又有濃郁的西部鄉土氣息。其作品,章法有奇境。筆墨含情趣,為隴上山水畫開創了具有時代意義的新風。多年的學養積累,使他的筆墨嫻熟老道而獨具風骨,意蘊章法深遠而不流于形式。他畫的山水長卷氣勢恢宏。既包容宇宙天地,又不失山野村夫、農家風情的刻畫,神態怡然,栩栩如生,樓宇山村,皆是一派盎然生機。吉泉先生曾自比為一匹在沙漠中艱難跋涉的駱駝,足以見其在藝術征程中的執著與堅定。他崇尚個性,追求得“意”而忘“形”,主張對各種事物的觀察與體味應有獨到之處,應具備獨具的慧眼。追求促使他在對西部人文、自然風貌的描繪中,更加注重對其內蘊的開掘。力圖在平凡事物的景觀畫面中尋求象外之意以及不平凡的審美趣味,用空白來營造意境,在一種貌似空靈的畫面構圖中,給人以更多的想象空間,在輕逸飄灑的感覺中,表現西部山水和風情的特有魅力。吉泉先生治學嚴謹,特別注意深入生活,并善于從生活中捕捉創作靈感。1986—1989年,他為了創作長卷《絲路懷古、隴原撫今》,獨步從天水麥積山開筆,一直畫到敦煌莫高窟,采用傳統的移動透視、重點寫實的技法,歷三年時間完成了這部長達120米的煌煌巨作。這幅作品展出時,大畫家何海霞先生給予了高度的評價,稱之為“大漠之光”。1990年,蘭州畫院成立后,吉泉先生親率畫院同仁,沿絲路古道一路前行,舉辦了“絲路萬里行”采風活動,足跡遍布新疆、青海,在喀喇昆侖山,在喀什,在絲綢之南、北、中路三條路線上,都留下了他跋涉和收獲的履痕。新世紀伊始,他又與蘭州畫院的同仁們,參加第三次“黃河萬里行”采風活動,從青海的黃河源開始,一路走到山東東瀛的黃河入???。絲綢之路和黃河的寫生采風,使他積累了大量的創作素材,加深了對西部山川的思考、挖掘,創作了一系列具有時代氣息和獨特藝術風格的優秀畫作,許多作品已成為甘肅當代美術發展史上的經典之作,載入甘肅美術史冊。他的藝術成果將永遠影響和激勵著甘肅的廣大美術工作者。

  吉泉先生為人豪爽大度,厚道真率,尊重同仁,提攜后學,辦事公允,學風純正。其道德風范,令人仰慕,堪稱人之楷模。他的去世,是甘肅美術界的一大損失。

  就在吉泉先生去世前幾天,他電話相約讓我在7月3日他舉辦從藝50年回顧展開幕式上講幾句話,我當時欣然答應了,沒想到,天不佑人,將一個巨大的遺憾留給了先生。

  作為吉泉先生的好友,同行,為先生的不幸去世感到由衷的悲痛,為吉泉先生從藝五十周年回顧展說幾句話成了他最后的遺愿,于是就有了上面這些文字,也算是對吉泉先生的一種懷念,一種追思,并獻于先生的靈前。以慰遠去的身影和九泉之下的英靈。

  莫建成

甘肅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    版權所有  隴ICP備 19002268號
涩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