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甘肅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 >> 咨政建言 >> 建言獻策

關于建設“甘肅黃河文化博物館”的建議

時間:2021/05/11 17:05      來源:甘肅省政府文史研究館

關于建設“甘肅黃河文化博物館”的建議

張克復

(省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甘肅省黃河文化研究會會長)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她哺育了五千多年的中華文明,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從遠古人類的出現到華夏文明的形成,再到現代文明的進步,她見證了中華民族的劇變。黃河文化是中國文化的根基,新時代她又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黃河母親用她的血液哺育了我們炎黃子孫,黃河母親用她的沃土培育出來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弘揚黃河文化有利于增強全體炎黃子孫凝聚力,激發愛國主義情感。

  博大精深的黃河文化需要有效的傳承和弘揚途徑,建立黃河文化綜合性博物館,充分利用多元的布展手段,既能達到黃河文化的傳承和傳播目的,又可成為弘揚黃河文化和黃河文化教育的重要平臺。黃河文化本身是以“虛體”存在的觀念、思想,要把這種虛體存在呈現出來,必須通過符號化、實體化、情境化的方式,把黃河文化和悠遠的歷史人文底蘊轉換為可見可感可知的實體化存在,使之有所依附,從而使觀者通過實體化存在,體味悠遠深厚的虛體存在的文化。

  黃河干流流經9個省區,全長5464公里。其中甘肅境內黃河干流長達913公里,流域面積56695平方公里,是黃河上游“甘青文化圈”的核心區域;黃河在蘭州穿城而過,蘭州是名副其實的“黃河之都”,也是黃河上游文化的中心代表地。在習近平同志提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命題后,新近頒布的《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實施方案》中明確指出“黃河甘肅段”為五大重點建設區之一。建議在蘭州建設“甘肅黃河文化博物館”,這既是文化傳承的歷史擔當,也是時代賦予的新使命。

  甘肅黃河文化博物館建設的總體思路是,在時間上重視歷史文化,在空間上重視上游文化。梳理出黃河文化的脈線,把握住黃河文化的整體風貌,打造黃河上游文化展示新地標。通過對黃河上游文化的綜合展示,凸顯黃河之魂、華夏之根、農牧重地、藝術之源、古道遺韻、民族風情的文化底蘊。

甘肅黃河文化博物館布展大綱(草稿)

  甘肅黃河文化博物館的布展內容,可分為十四個單元,十四個展廳。

  1. 源遠流長——黃河文化的內涵和精神、黃河文化發展脈線;領導關懷

  2. 洪波初興——黃河的形成歷史與地質構造

  3. 恐龍時代——遠古生態之美與黃河古象、“蘭州龍”、“劉家峽黃河巨龍”、和政化石群

  4. 彩陶文化——史前時代的黃河文化:大地灣、馬家窯、齊家文化

  5. 大禹治水——《禹貢》中大禹治水的傳說,在隴原導六川,疏五山

  6. 農耕之源——黃河流域農耕文化的形成與傳播;

  7. 民族融合——黃河上游的古代民族構成,絢麗多姿的多民族文化;多種民族、多種宗教的交融共存

  8. 寺廟觀庵——佛教東傳,道教西漸;敦煌、麥積山、炳靈寺等石窟寺藝術

  9. 黃河古渡——貫通華夏東西版圖的鎖鑰;交通要塞與絲綢之路疊合

  10.藝術寶藏——巖畫—繪畫—雕塑—書法;黃河上游具有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的古代建筑

  11.黃河水利——黃河治理與造福桑梓的故事;古代名渠,黃河水車、水磨

  12.文脈永繼——黃河人文思想與情懷:思想、史學、文學與重先賢人物

  13.非遺傳承——絢麗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14.河載未來——“黃河之濱也很美”:河載未來

甘肅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    版權所有  隴ICP備 19002268號
涩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