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甘肅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 >> 咨政建言 >> 建言獻策

關于建設“全球華人尋根祭祖圣地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精神家園”的建議

時間:2021/05/11 17:05      來源:甘肅省政府文史研究館

關于建設“全球華人尋根祭祖圣地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精神家園”的建議

聶大受

甘肅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

  天水以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資源——伏羲、女媧、軒轅文化,奠定了華夏文明“獨一無二”的起源。天水因伏羲、女媧、軒轅的誕生和嬴秦的崛起,孕育了華夏文明的起源。在距今三萬年前,燧人氏鉆木取火,華胥母系氏族于公元前7774年、前7759年在天水(隴西成紀)誕生伏羲、女媧,并完婚推舉伏羲為帝,伏羲、女媧開天創世,始“創八卦、結網罟、教漁獵、興嫁娶、制樂器。”于前5029年在天水清水縣軒轅谷誕生黃帝(北魏酈道元《水經注》),黃帝戰蚩尤、開華夏。原始先民從卦臺山到大地灣生存生活,創造出中國最古老的彩陶、最早的地畫、最早的木結構地上宮殿,反映了中華文明的線索和原生面貌。周孝王時期,秦人始祖非子因養馬有功封于秦亭(天水),號嬴秦。秦人從商周之交中潏保西垂開始,至非子,歷經八代,于公元前771年襄公時被周平王封為諸侯始國,公元前668年秦武公伐邽戎勝利在天水設邽縣和冀縣,并在秦統一中國后,首開秦漢置畤祭天地五帝之先河、記載世界上最早的木板地圖、木板造屋、樂器等精神文化,形成剽悍勇猛、尚武重刑、進取向上的文化性格。

  伏羲是全球華人的人祖人宗,市內保存著全國規模最大最完整的伏羲遺址—國家4A級景區伏羲廟和伏羲畫八卦的卦臺山、女媧遺址—秦安女媧廟、女媧祠及軒轅遺址—秦州齊壽山和清水軒轅谷,是羲皇故里、女媧家鄉、軒轅桑梓,是伏羲文化的發源地,是全國性的伏羲祭祀中心,已成功舉辦了31屆伏羲公祭大典暨伏羲文化旅游節。伏羲始畫八卦、造書契、結網罟、制嫁娶……,這樣,從“三皇五帝”起、到清乾隆皇帝止的188位歷代帝王,以不斷探索、創新發展的勇氣,艱苦奮斗、積極進取的精神,對外開放、整合發展的理念,服務于民、獻身大眾的風格,繁衍了華夏民族。

  因此,要堅持科學論證、規劃先行,重視專家建議和群眾需求,加強文化資源的研究、規劃和論證開發,依托天水伏羲、女媧、軒轅文化這一全國獨一無二、且歷史最久遠的本原文化資源優勢,梳理人類歷史發展的腳印,讓華夏兒女認知、認同、接受、傳承伏羲文化這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價值理念、鮮明特色和人類文明發展史,由(游)天水知天下,在天水三陽新區卦臺山規劃建設彰顯華夏文明的歷史文化基地,構建中華始祖歷史文化核心區,切實把天水打造成全球華人尋根祭祖圣地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家園,壯大一批在全國乃至世界響當當的、首屈一指的名牌文化企業和歷史文化品牌。

  打造“全球華人尋根祭祖圣地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精神家園”的總體思路是:在距天水市區西北17公里處、海拔高1363米、山頂寺院建于南北朝時期的伏羲畫八卦和原始先民活動區域—卦臺山及周邊,充分挖掘歷史文化,全面梳理中華民族從太昊伏羲氏為首的“三皇五帝”起、到清乾隆皇帝止的188位歷代帝王的更替演變和功績這一中國史綱,著眼于188位創世英雄謀劃、設計、建設、運行、祭祖,全面理清伏羲文化是如何決定和影響華夏民族思維方式的,中華民族是如何傳承創新、奮斗發展的,充分展示和弘揚伏羲、女媧等先民們奮發向上勇于革新的發明創造力、團結拼搏融合進取的民族內聚力和向心力、博大而精深的情懷與精神等中華歷史文脈,切實打造全球華夏兒女前往祭祀、瞻仰、慶典、受教、獲益、勵志的精神家園,增強民族向心力、凝聚力和內聚力,構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載體。把天水鑄造成炎黃子孫永遠為之自豪的文化高地,向世界展現華夏文明的自信開放、大氣包容、積極向上的民族精神。

  “全球華人尋根祭祖圣地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精神家園”的總體布局:

  1.國史展示區:理清中華民族從太昊伏羲氏為首的“三皇五帝”起、到清乾隆皇帝止的更替演變和功績這一中國史綱,著眼于188位創世英雄謀劃、設計、塑形,展示中華民族奮斗史。

  2.核心景觀區:利用卦臺山山、水天然形成的陰陽魚地形,建成太極八卦圖,將“原始”(起初)的太極八卦圖再現。由現有卦臺山及增加的水域、卦臺山建筑、分心石、龍馬洞等組成。在卦臺山頂建造伏羲觀天察地畫八卦的高大銅像,在卦臺山、導流山“兩條顛倒臥的土龍”山上全山遍栽松柏和白樺樹,營造陰陽魚(南山為綠魚白眼、北山為白魚綠眼)生態大景觀。在卦臺山西側規劃大面積水域,將S形三陽川河道建成倒魚形湖,與卦臺山川體(白魚川)形成又一太極八卦圖。

  3.全球華人祭祖園:新建博物館,展示伏羲文化、八卦文化、出土歷代文物,以及伏羲文化各項研究成果。以設有公園主題雕塑的廣場為核心,在湖岸上陶塑伏羲、女媧、炎帝、黃帝等188位創世帝王雕像按陰陽魚的轉換排列形成祭祖大廣場。廣場周圍建設華夏始祖創世發展區、功績展示區、歷代帝王帶領人民奮斗進取區、始祖文化傳承區、歷史文化創新發展區等展館或博物館。館內采取實物、圖文、電子演示等多種形式展示中華歷史文脈。

  4.歷代建筑風情區:以仿古建筑群落為主,功能分區為歷史再現區、文化休閑區、旅游服務區、其仿古風格從史前時代一直到現代,用建筑風格、建筑文化的延續變化來反映中華文化歷史進程,彰顯全球華人尋根祭祖圣地的極大活力。

甘肅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    版權所有  隴ICP備 19002268號
涩色视频